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首期啟動區規劃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首期啟動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已初步編制完成,根據國家規定,向公眾公告如下內容:
一、規劃概況
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首期啟動區位于太倉市區沙溪鎮,用地范圍為區域范圍為東至新涇河,西至岳鹿公路,南至七浦塘,北至金涇河,總用地面積約為2.31平方公里,產業定位以生物制藥、醫療器械、醫藥服務外包、精密機械、高端裝備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疫苗、抗體、基因療法、創新性核酸藥、細胞療法等生物藥及其附屬行業領域,體外診斷、高值耗材、可穿戴醫療設備、醫療影像、臨床監護設備、治療設備、康復器械等醫療器械及其附屬行業領域。同時集生物醫藥CRO、CMO、CDMO為一體的醫藥服務外包領域,并囊括化學藥與中藥的制劑環節。打造以研發創新為驅動,以特色產業化為基礎的綜合型生物醫藥產業園。
二、環境質量現狀
區域屬于不達標區,太倉市空氣自動監測站NO2年均濃度及24小時平均第98百分位數濃度、PM2.5年均濃度及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濃度、PM10年均濃度、O3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數濃度均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濃度限值。本次規劃環評在園區及周圍區域共布設7個大氣檢測點,監測結果表明,所有檢測點的各指標均未出現超標現象,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在七浦塘、白米涇共布設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監測結果表明沙溪鎮污水處理廠排口上游500米處監測斷面生化需氧量、氨氮,白米涇與七浦塘交匯口監測斷面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沙溪鎮污水處理廠排口下游1000米處監測斷面生化需氧量、氨氮,監測斷面監測斷面生化需氧量、氨氮,白米涇與七浦塘交匯口上游500米處監測斷面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均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Ⅳ類標準。沙溪鎮政府針對上述現象,已制定《老七浦、白米涇整治方案》(見附件),從強化兩岸工業污染電源治理、提標城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排放水質、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生態清淤和岸線整治四個方面進行整治,屆時區域水環境質量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根據園區及聲學環境敏感點(區)特征,按照網格布點與功能區布點相結合的方法布點,內布設15個監測點。檢測結果表明,所有監測點位均能達到相應標準。
在園區及周圍區域共布設13個地下水監測點,其中6個監測點同時檢測水質、水位和埋深,另7個監測點僅監測水位和埋深,各監測點均能達到《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2017)相應標準。
在園區范圍內選取3個土壤監測點,在污水處理廠排口附近選取2個底泥檢測點。監測結果表明,土壤和底泥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相應標準。
三、環境影響預測結論
(1)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結論
預測結果表明,規劃實施后,大氣環境影響可接受。
(2)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結論
園區實施雨污分流,規劃實施后污水均接管污水處理廠處理,經預測,不會改變納污河流的水體功能。
(3)噪聲影響預測結論
區域環境噪聲、交通噪聲預測結果表明,規劃實施后可滿足相應功能區要求。
(4)固廢影響分析結論
一般工業固廢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進行無害化處置。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的處置單位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固廢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5)土壤和地下水影響結論
規劃實施后,園區企業建設在地表,均使用地表水作為水源,一般情況下對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和補給不造成影響。各企業在建設和運營時必須科學合理設計、管理各種工藝設備和物料運輸管線,防止和減少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對廠區地面采取固化防滲措施,減少污染物泄漏途徑。采取上述措施后,規劃實施后對地下水和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較小。
(6)生態環境影響結論
園區的建設,會使當地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減少,施工后的綠化建設等工作,可將植物數量(面積)的減少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開發建設施工對生態的影響相對較小。
四、環境影響減緩措施要點
(1)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園區內實施合理布局、污染物達標排放,并在園區加強綠化、建設隔離帶。
(2)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及環境綜合整治
園區內污水收集和集中處理、河道整治、嚴格執行排污口規范化設置、加強區內企業廢水管理、節約用水,設置圍堰、進行地面防滲和建設廢水導流設施防止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3)聲環境保護措施
a工業噪聲污染控制:進區項目確保廠界噪聲達標、合理布局、加強廠區綠化。
b交通噪聲污染控制:控制車流量、控制車輛噪聲源強、加強路面保養、噪聲敏感路段設置綠化屏障。
(4)固體廢棄物防治措施
一般工業固廢進行綜合利用、回收等;危險廢物的處置、轉運按江蘇省有關規定執行;各產生企業自行建設具有防滲、防雨的危廢暫存場所進行貯存,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生活垃圾送生活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
通過采取優化布局、控制開發強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污染集中處理、整治河道優化排口以及進行陸地上綠地系統等補償性措施,把園區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五、綜合評價結論
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首期啟動區選址符合《江蘇省主體功能區劃》等規劃文件的要求;規劃產業定位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2年本)》(2013年修正)中產業相一致;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與《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等相關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及規劃要求相符合,對照《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2013年)》,南邊界涉及七浦塘(太倉市)清水通道維護區二級管控區,本次規劃建議在生態紅線范圍內不得新建生產型項目,此外,園區內目前尚有基本農田須嚴格保護,不得占用。
區域大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不能完全達標,本次通過削減污染物排放,制定整治方案,區域環境質量會得到相應的改善。規劃區內已形成集中供水和供電,危險廢物能夠得到有效處置,能夠滿足園區建設需要。園區污染防控措施可行,清潔生產及入區項目控制條件明確,總量在太倉市內平衡,在落實本報告書提出的調整建議后,環境影響在可接受的范圍,本規劃進行開發建設具備環境可行性。
六、聯系方式
(1)建設管理單位:太倉市沙溪鎮人民政府
聯系人:湯局
聯系電話:0512-53221799
(2)評價單位:南京源恒環境研究所有限公司
聯 系 人:徐工
聯系電話:025-87783362
E-Mail: yhhj@yuanhenghj.com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及主要方式
您如果是園區內及周邊居民,歡迎您在公示期間通過網站提交、向指定地址發送電子郵件、電話、信函或者面談等方式,對園區產業的發展、環境保護措施、環境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及建議,并請提供詳盡的聯系方式(姓名、職業、家庭地址、工作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我們及時向您反饋相關信息。
公眾可以在公示期間向建設單位及環評單位了解相關環保信息。公眾認為必要時可向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補充信息。
八、征求意見稿全文的網絡鏈接及查閱紙質報告書的方式和途徑
網絡鏈接:詳見附件1 。
本公示10個工作日內,如需查閱紙質報告書請與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聯系。
九、征求意見的公眾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意見的公眾范圍主要是園區附近的居民,主要事項包括您對該項目環保方面有何種建議和要求等。
十、公眾意見表的網絡鏈接
網絡鏈接:詳見附件2。
十一、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和途徑
公眾可以通過下載并填寫公眾意見表發送至建設單位郵箱,或以電話、信函或者面談等形式對園區環保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十二、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從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
以下是下載文件: 附件1 公示版.zip |
以下是下載文件: 附件2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意見表.zip |